|
---|
上文发表后读者与李明德先生的通讯: 朱丽中女士给本网编辑部的来信-- From: Li-chun Wu <lichunchuwu@gmail.com> I read the article from your website 《海外南开人》 written by 李明德 wrote about his experience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f scientific exchange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in his job at Bureau of Foreign Affairs i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 wonder if I can reach him as I was one of the assigned interpreters for one of the US delegations organized by Committee for Scholarly Exchanges for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merican Steroid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Delegation visit to China in 1976. I wonder how and why I was chosen then as I was a researcher at Beij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and not a regular interpreter.
Pages copied from the delegation report.
李明德先生的回信: 朱丽中女士, 你好!
我的同学高东山将你的邮件转发给我。现将情况告知如下:
1972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派遣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后,1973年5月15日美国派遣美国科学家代表团回访中国。这是由尼克松总统亲自派遣的代表团,团长为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Prof. Emil Smith。我接待了该团,并担任该团的翻译。
美国代表团在京期间,周总理和郭沫若副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周总理亲自与该团商谈此后中美学术交流,并当场同意1973年和1974年共接待美国10个科技代表团访华,此后,每年还可接待大约5 - 6个美国科技代表团来访,中方每年派遣同样数量的科技代表团访美。
自1973-1979年期间,中方共派遣了43个科技团访美,美方派遣了36个科技团访华,每团大约10人。科技交流是中美在此期间规模最大的往来领域,占两国往来总量的三分之二多,为增进当时两国的关系做出了贡献。
中美建交前的这段时间,上述两国科技交流的中方主办和抓总单位是中科院外事局(当时科委已取消,科协已名存实亡),我当时在中科院外事局工作,主管这一工作,且不时在华接待美国科技团或随中国科技团访美。
美国甾体化学和生物化学代表团于1976年访华,是上述中美交换的代表团之一。此团来华除了一般访问外,还在京召开了双边研讨会,我记得是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我接待了该团,并在京为该团担任翻译。但是,由于我是学语言的,虽然可以翻译一般学术名词,但是,对甾体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深入学术研讨,我便很难担任,因此,当时便请与此专业相关的、英语较好的学术人员担任翻译。我当时主要请的是动物所和医学科学院的两、三个专业人员担任学术报告的翻译。我想,你当时可能在动物所工作,我是通过动物所的负责外事的林德音帮忙找的专业翻译。
当时动物所有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美国甾体化学和生物化学代表团还参观了动物所,因为,动物所当时有发育生物学的科研工作,由童第周教授主持。
此团在京访问的单位还有医学科学院的研究所和几所医院,然后到上海等地访问。他们对此次访华很满意。我于1981-82年应康奈尔大学校长Frank Rhodes邀请到该校作访问学者时,两位上述代表团的美国学者获悉后,还在康奈尔大学与我相见,并一起进餐。
你参加此次研讨会,并担任翻译,我很感谢你的帮忙。你的名字我仍有印象。有关此团访华的详情,我最后归总为一个档案,已经上交。
疫情期间,望多保重!
李明德
--- 知识就是力量 • 快乐有益健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