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带给您不一样的四大名著 【序:《人民网》文化论坛曾经在前段时间推荐介绍了宋德利先生的翻译作品集《迷途之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反响。最近,宋德利先生捷报频传,他的《四大名著万言诗》出版在国内已经逐步正式出版发行。经宋德利先生亲自授权《人民网》文化论坛,允许我们将相关资料整理后在此发表。】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问世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衍生品,诸如戏剧、舞蹈、曲艺、电影、电视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是有一种形式,据我所知尚未出现,那就是诗歌。“作为长篇叙事诗,最难的就是既要注意保持叙述事件的连续性和主干性,又要基本能注意保留诗歌的节律性和诵读性。既要保持叙事的贴近真实性,又要体现诗歌的主体韵脚性。估计这一点给作者的创作过程提出了不小的难题。既要保持高雅的文学享受,又要坚持诗歌的朗朗上口的可读性。让文本保持微博读者群速读、简读的流畅性。我们已经看出,其中既有传统文言韵体文的声律约束,又有带着方言或是现代俗语特征的语言特色。让速读更具有时代的语言变迁的痕迹。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明显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尽量满足这两种语言特色的兼容并蓄和合理搭配。或者也可以说是作者已经将传统语言习惯融汇于现代语言变异规律之中,这样才能面对现代语言习惯养成的形形色色的读者的多元需求。让文本具有更为广泛的读者群。否则,文本的改写就会陷入脱离现实生活的复古主义泥潭而缺乏现实的生命力”——中国人力资源学家,著名作家——高元祥。 “《一》宋德利先生此前早已在纽约坊间的书店里购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名著文库》缩写本系列丛书之中的四大名著。当时有心的他曾想将这四本小书作为日后英译的蓝本。据他所言,这套小书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缩写本系列那样。而且,我就曾看到像《基督山伯爵》法文版等那样的只有几万字的口袋书简要读本,也曾经起过翻译缩写本的冲动,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宋先生发现,其中每本名著的缩写本字数都是十多万字,很适合作为改编的参照蓝本。于是他就决定一个月改写一本,计划大致在四个月内完成该项令他钟爱有加的重要写作工程。从这一信息中,高元祥不难看出宋先生那种踌躇满志的创作心态。“更令我惊讶的是,他说到做到,竟然能耐住酷暑,利用上班之外的所有业余时间,夜以继日,马不停蹄,仅仅在20天内,就完成了洋洋六、七万字的《红楼梦》诗歌版本的创作。在比照《荷马史诗》、《孔雀东南飞》等国内外诗歌体的题材和形式之后,他将诗稿定名为《红楼梦万言诗》,并写出序言《且将红楼写成诗》。随后,他便一鼓作气地分章节发表在南开大学海外留学生和学者在美国创办的《海外南开人》网站上和他自己的博客中。这一前所未有的诗作立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评议。而对于他来讲,此举的目的也正是想要看看其诗作在社会上的反响。” 高元祥在2014年7月11日的回信中写道:“在当今这个年代,对那些没看过《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更没读过原著的人来说,用这个版本可以快速了解故事的梗概和人物关系,了解人物发展演变中的骨干情结。特别像微信、微博这类的载体一样,可以满足那些不知道在忙什么的人们,在抽时间阅读原文困难的时候,选择读读这样的韵体文,甚至可以下载在微信中,乘车遛弯之余即可以打开浏览一二了。需要或对原著有兴趣的人再去翻看纸书。满足各种阅读目的的人的人文需求。这就是满足于娱乐的速读。难得有你这样喜欢再创作的学者闲来无事,雅兴十足地,不堪寂寞地为现代年轻人着想,不知能否令他们感动?也不知能否因此成为市场链条的下一个环节,即买家。因此才能让你的辛苦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出版社的设计和出版的盈利点。如果连这个因素也可以不加顾忌的话,那倒是没有压力的一种文字修炼过程,苦其心志,乐在其中了。 “殊不知,没有点文学功底,没有点编辑经验,没有个好的心态,断不能将这样的坐冷板凳的事情干好,也未必能干到底的。不过,通过这一年与你的交流,我毫不怀疑地相信你一定能将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也一定能做好的。因为这的确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事业,也是一条文化创新的艰难探索之路。我自然会全力支持你继续做下去,陪伴你感受那紧张有序的过程。欣赏你呕心沥血的再创作的新鲜成果,并立足将其传播开来.” 高元祥在7月15日的信中又着重就创作形式的大胆尝试做了评价。“其一:首创的诗歌缩写版很成功。作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品评的焦点专著。把你的诗稿两遍读过来,已经把握了原著的梗概。基本上把一个处于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时期的官宦家族的日常生活规律,其中不同地位和处境的男男女女的个人身世沉浮刻画得鲜活百态。烘托出一个封建家族走向破败的足迹。从这一点而言,目的达到了。用十倍的压缩版包容这么复杂生动、淋漓尽致的描写。已经很难得。我无论怎样,总是可以原谅他的这部作品所留有的瑕疵。无论什么时候能出版问世,他此举应该是我所知道的首创。因为从电脑上也查不到其他诗歌版本的《红楼梦》。 “《二》作为长篇叙事诗,最难的就是既要注意保持叙述事件的连续性和主干性,又要基本能注意保留诗歌的节律性和诵读性。既要保持叙事的贴近真实性,又要体现诗歌的主体韵脚性。估计这一点给作者的创作过程提出了不小的难题。既要保持高雅的文学享受,又要坚持诗歌的朗朗上口的可读性。让文本保持微博读者群速读、简读的流畅性。我们已经看出,其中既有传统文言韵体文的声律约束,又有带着方言或是现代俗语特征的语言特色。让速读更具有时代的语言变迁的痕迹。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尽量满足这两种语言特色的兼容并蓄和合理搭配。或者也可以说是作者已经将传统语言习惯融汇于现代语言变异规律之中,这样才能面对现代语言习惯养成的形形色色的读者的多元需求。让文本具有更为广泛的读者群。否则,文本的改写就会陷入脱离现实生活的复古主义泥潭而缺乏现实的生命力。” 高元祥在与宋德利谈及自己的建议时说:“我想提醒你考虑的就是当年江湖上的俗语如果没有注解,在短句诗文中难以理解。虽属于口语化的东西,但是容易让读者费解,故而提醒你斟酌,以便让语言叙述更具有人物个性表现力。然而,此真不易也!正因为《水浒》系统的人物语言属于民俗居多,属于口语性和世俗性的特征,与《红楼梦》的脂粉气和文学气以及《三国演义》的谋略性、逻辑性都不同。所以在组稿时还是需要有所区别的。” “为了避免四本书千篇一律,太死板,宋先生在句式的处理上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红楼梦万言诗》为五言诗显得优雅庄重、《水浒传》为四言诗显得干脆利索、《三国演义》为七言诗显得逻辑严谨、《西游记》为四言、五言、七言混搭的杂言诗,显得神奇洒脱。这样一来,语言格式上不仅避免了千篇一律、呆板教条的感觉,还增添了几分朗朗上口的效果,体现了便于口头流传的语言的通俗性、阅读的趣味性、故事的特定性和文本体系的互补性效果。我们商定了主要语言技术规范问题后,宋先生快马加鞭、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每天尽力保持原定进度,生怕慢了有可能被别人抢了先机那样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最后达成了将这四本文学巨著的诗歌版本作为丛书系列《四大名著万言诗》专辑出版的意向。 “如果按每部书有一万多句推算,四部书规模合计起来也有四万多句,也有大约四十万字之多。这样的诗歌版规模,也足可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长诗之巨了。可以预料,该系列名著诗歌版本既能满足读者在追求时间和效率下的阅读需求,也能尽量针对现代读者人群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和特点。这正是作者孜孜以求的创作初衷和可以预期的效果。” 高元祥在信中就其语言格式和节奏问题写道:“昨天集中精力将《水浒传万言诗》读完一遍。整体感觉语言流畅简洁,节奏比《红楼梦万言诗》要干脆利落,四言四句结构简明。说唱自如恰如评书。闭眼听之似有一板一眼之感。这种叙事方式比较适宜描写这类民间草莽式武装聚落的活动方式。既像快板书那样的边打板边调侃的堂会说书节奏,又像民间莲花落的走街串巷的游动频率。好像随时都能吸引过路行人和顽童、老叟们的新奇驻足。茶余饭后,纳凉休闲,说上一段,嬉笑一场的场景恰似活灵活现于眼前一般。更便于将长篇小说欣赏流行于市井,传播于口头,伴随于旅途,随藏于口袋。将故事情节与时间节奏巧妙找到结合点。既符合像《荷马史诗》那样流传于口头,又像我国流传于藏族的《格萨尔王》史诗那样扎根于民间。说唱艺术是既符合传统传播方式的文学形式,也符合现代人,特别能像微博和微信一样必然能吸引青年人的兴趣和广泛人群的喜爱。我并不是说这仅仅是您宋先生的敏锐所致,而是民俗文学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趋势。” 《三》中国人力资源学家,著名作家高元祥老师应邀为《四大名著万言诗》的出版写一篇序言。宋德利在信中不假思索地坚持:‘还请你费心,就是序言。我看这件事你是推不掉了啦。我说过,以后有书,都要请你写序言的。这部书稿对我如此重要,当然要请你写啦。别的可以不写,这部非写不可。’最后还风趣地说,‘熟不讲理啦,我算把你缠住啦。’作为老同学,我自然觉得责无旁贷。但是我自已感觉,为这么伟大的国学名著的诗歌版本创作成功作序的任务对我来说太过于沉重。一方面我需要尽可能地将这四部巨著系列诗歌版本的稿子熟读体味,一方面我需要弄清楚我的读书笔记的要点定位。其实我明白,这篇序言的要点并不在于如何推介这四部伟大民族文学著作的内容体系。” 高元祥老师在序言中说,“我一直在压力和责任之间痛苦地思考,在搁置了近半年之久后,至今方才命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索性就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热潮为背景,将具有中国文化基因时代特征的这部《四大名著万言诗》创作计划的形成、创作形式的酝酿、创作过程的细节和创作体系的完成,以及我所亲历的印象加以详实的记录。到此为止,我就作者的这一不平凡的宏大艺术创举本身所想给予读者的一个历史性交代也就大功告成了。至于由此产生的后续社会影响和文化效应,也只有读者的切身感受才是最真实的。而这自然就不用我在这里赘言了。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作为这个事件的见证人所能尽到的一份历史责任和仅能做到的一点点工作而已。 “宋先生将四十年来所翻译的几十个版本的双语翻译成果汇集在一起,篇名为《宋德利双语书系》。粗略估算,累积出版过的各种著作和尚未出版的书稿,以英译汉、汉译英、翻译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学改编为四个单元的著作竟然形成一千多万字的宏大体系,其中也将《四大名著万言诗》包括在独立的一个系列之中。而宋先生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饱含强烈的弘扬中国优秀文学心愿的《四大名著万言诗》也便具备了单独或纳入书系出版的两种可能性。 “令我备感欣慰的是,我的这篇序言不仅将变成为一篇介绍这一国学创作单元的产生过程的纪实报告,也将变成为一篇推介《宋德利双语书系》国学创作篇章总集亮丽的引言。果能如此,我的任务也就可以完成了。在此,我衷心地期盼展现宋德利先生几十年来辛勤耕耘的丰厚的研究成果,即,在我国文学界乃至国际双语翻译界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宋德利双语书系》早日付梓出版问世。毫不夸张地说,那将是我国当代文学史发展历程中,乃至国际双语交流事业中的一大幸事。我由衷地为老同学所取得的成就向他致以诚挚的祝贺!也为我能够作为一名亲历者感到无比的自豪!” 结束语:带给您不一样的四大名著是宋德利先生诗歌版四大名著创作的主要动力。在他创作这些诗歌版四大名著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来自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宋德利先生在国内外的南开大学校友,为这些系列作品的宣传,推广及出版发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我们在《人民网》发表的相关文字,系根据多方资料汇集而成。在此表示感谢。并期待宋德利的诗歌版四大名著获得成功。 |
南开外文系英语专业1965届纪念网及各系各届校友/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
---|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5/07/2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