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沉痛悼念老校长母国光院士 母国光,1931年生于辽宁锦西。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助教。1958年后,任南开大学物理系讲师、副教授。1983年后,任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南开大学副校长。1986后,任南开大学校长兼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应用光学学科组副组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8月当选为国际光学委员会第17届副会长。 母国光教授先后获得"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华科技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他在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基础上编写的《光学》教材,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光学泰斗母国光院士4月12日辞世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学会原理事长,天津市科协原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母国光教授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于4月12日16时08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南开大学为母国光院士在新开湖畔、图书馆(老馆)设立了灵堂。从昨日早上起,前来吊唁的人就络绎不绝,灵堂还将设立两日。4月16日,母国光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北仓殡仪馆仙苑厅举行。 昨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母国光院士生前共事40余年的同事、最后四年身边的助理以及晚年带的几位博士,了解母国光院士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家风范,以及生命最后时期的一些感人细节。 从昨日早上起,前来母国光院士灵堂吊唁的人就络绎不绝。老图书馆门口的花圈已摆满正门两侧台阶。 记者在现场采访到了母院士生前所培养毕业的最后一届博士生,四位弟子中除一位身在大连,其他三位闻讯后都不约而同地赶回来拜祭恩师。从攻读硕士研究生起就师从母院士的张斯文告诉记者,母先生职务很多、工作很忙,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关心。除了关心科研情况以外,对生活方面也常常问这问那。"感觉上有时候对母先生有一种亲情,像父亲一样。师母迟老师对我们也像对自己的儿女。"张斯文动情地说道,"母先生经常乐意说的话是'做好自己的事',他认为只有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应该做的做好了,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这一届博士生每年过年和教师节的时候,都会到母国光先生家中看望恩师。"今年春节前见到先生,感觉他的精神状态还很好,没想到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另一位弟子刘岩感慨道,母先生的科研精神让他的弟子们受益匪浅,他常常告诉这些已经是博士的弟子们"不管你现在到哪一步了,都要把基础打扎实了。" 回忆起对母院士的最初印象,张斯文觉得他"像位老伯伯,常穿一身运动服,戴着蓝帽子,身体好的时候还骑着自行车。特别和蔼,一点也不会感到'院士''校长'之类的威严"。张斯文告诉记者,母先生去世后她去看望师母时,母先生家里的门铃响个不停,有太多的人赶来吊唁他,因为他待人友善,人们对他感情很深。 前来吊唁老校长的更多是与母先生从未谋面的在校学生,一位南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姓陈的女同学在灵堂吊唁后含着眼泪告诉记者,"虽然与母先生从未有机会交流接触,但对这位为南开做出很大贡献的老先生的逝世真的感到沉痛。"还有的学生说,母先生把南开大学光学方面的科研能力带到了很高的高度,今天的我们都受益于先生昨日的贡献。 一位在南开大学其他学院任教的老师路过灵堂才获知母先生去世的消息,呆呆地看了许久,嘴上念叨"母校长应该才70多岁吧",然后不断地摇头感叹。当记者问到这位老师对母院士的印象时,他说虽然与母校长接触不多,但印象中母校长是一位书卷气很浓的校长、很正派,有长者之风。即使当着校长,也没有丝毫"官气"。
在医院度过最后的生日 从2008年起,南开大学副教授赵星毕业后就在母院士身边做助理。赵星告诉记者,母院士病发入院后没几天就是其81岁生日,赵星和研究所的几位同学为让老先生高兴高兴,便买了蛋糕在病房内为其庆生。当天母院士显得很高兴,平时就爱吃甜食的他很有食欲,吃完一块蛋糕后,妻子怕他吃多不好就拿开不给他喂了,此时老先生已不能说话,就张着口看着妻子,妻子随即又喂给了他一块蛋糕。本以为是老先生病情好转了,谁知转天他就陷入昏迷,此后再也没有清醒过来。 "先生生活上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赵星说,前两年先生身体好些的时候,每天早上9:30准时开始工作一直到12点结束,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3:30继续工作到5:30。同时会一直坚持游泳锻炼到2010年身体不行后为止。随着身体行动不便,深居家中的老先生仍然坚持锻炼,为防止摔倒,隔一段时间会推着轮椅走几圈。 与此同时,老先生眼睛视力不太好,看文件时由赵星帮忙念。但是他依然会每天通过iPad将相关南开大学校园网、门户网等网页放大后,来获取南开大学最新动态及国内外时事。赵星说,老先生还十分喜爱和年轻人交流,对身边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十分关心并经常问到,生活中给人感觉十分乐观开朗,老先生情绪低落或有心事时一般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会藏在心里。 做事有原则 做人很平易 1970年起就和母院士一起工作,现已退休的原南开大学光学研究所副所长方志良教授说:"我刚到南大时,母院士当时还是一名讲师。这40多年来,我见证着母院士一步步地从讲师到最后成为院士、校长,在南开大学成立研究所,一手创建硕士点、博士点,取得科研上及事业上的各项成就。他是一个平易近人做事又很讲原则的人,后来任校长、研究所所长期间,周围人对其十分尊重且敬佩,和他的做人与做事认真,总是力求完美密不可分。" 赵星说母院士重病后,对工作依旧十分投入。去年,母院士仍然坐着轮椅参加了全国院士大会。去世前母院士十分关心三件事,第一就是他带的最后一批未毕业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常常让赵星向学生转达要好好做论文。第二件事就是南开大学光学研究所的发展情况,关于研究所的发展、人才引进等他都会过问,有会议也会坐着轮椅到场参加。第三件事就是对于国内当前光学事业的发展很焦急,特别是对于当前年轻一代光学领域的院士较少,经常勉励年轻人要多钻研多出成绩。之所以80岁高龄带病参加院士大会,就是希望为光学事业的发展多争取一些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