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开各校原本是一个学校 ☆南开各校原本是一个学校,都是严修先生、张伯苓先生一手创立的,南开校友会也从来是一个大南开的校友会。天津时期,学校称为“南开学校”,分大学、男中、女中、小学四部。抗战时期南开学校本部在重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也设在重庆南开。南开大学与南开各中小学渊源之深,远超过与清华大学等兄弟高校的关系。 ☆南开建校前几十年是私立学校,言南开之传统,最重要的当然是私立时期或曰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国时期,南开大学规模很小,先后就读的校友人数大约只占全部南开校友(约三万人)的十分之一。如果不关注大南开,这十分之九的校友也就跟南开大学没有关系,失去了十分之九的传统。毋庸讳言,南开的中学,尤其是天津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培养的各领域精英远较当年的南开大学为多。以两院院士论,近三分之二都出自公立以前(1952年以前)的两个南开中学。有台湾学者评价,近代中国培养最多领导人才的学府不是北大、清华,而是南开中学。 ☆张伯苓先生作为教育家在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许多学者认为他和蔡元培先生是民国教育家群体中两位最重要的代表。要理解伯苓先生的这种地位以及公能教育的地位,必须将他办中学、大学的成就放在一起考量。南开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大学,但自成立起从来没有成为最顶尖的大学,而天津、重庆南开中学公认代表了民国中等教育的最高成就。南开的中学虽然出色,但中学教育的层次毕竟不如大学,仅仅作为中学校长的伯苓先生也不可能享有如此高的地位。 ☆要了解当年公能教育的真实情形,更需要关注大南开,请教各南开中学的老校友。抗战时期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组成西南联大,独立的南开大学不再存在。1946年复员后改为国立,但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张伯苓先生就卸任校长,随之不久政权更迭,南开大学进行了全面改造。抗战以前上南开大学的学生如今百岁高龄,在世者屈指可数,较完整受过张伯苓时期南开教育的,只有重庆南开中学和自贡蜀光中学的校友。这部分校友年纪一般在85岁以上,健在者应还有小几千人。 ☆南开各校49年以后分属不同的教育主管单位,无论校方、校友来往都不多,各校的发展情形也各不相同。个人感受,重庆南开中学和天津南开中学较多地保留了老南开教育的特色,而南开大学在保留部分优良传统的同时,许多方面南开特色已经不明显,甚至有的地方走向了当年的反面。举凡后勤管理高效、重视自治、重视社会实践、学生善于组织活动等特色,已经不复存在。(具体可参考“知乎”网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学生、校友对母校的不同评价。)了解重庆南开等学校,有助于了解今天南开大学办学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公能传统。 ☆要全面理解公能思想,也必须了解南开各校校史。公能教育思想是在南开各校的办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完善的,南开各校对公能教育思想的形成都做出了贡献。“允公允能”校训颁布于天津时期,“日新月异”被加入校训是在重庆时期。要了解公能思想、南开精神的起源,必须追溯到甲午海战、戊戌变法时期,了解严氏家塾和天津南开中学的办学历程。要了解如何和地方积极力量结合办学,蜀光中学的地位不可替代。当然,南开大学在公能教育体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知中国,服务中国”、“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及“土货化”教育思想,都是在大学提出的。南开服务乡村建设、西部开发,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在中国本土经济学的建立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成绩都属于南开大学。 ☆民国南开在中学教育理念上极为出色,了解南开中学的教育传统和现实做法,对大学校友的子女教育也大有好处。 ☆如今南开各校都在大力提倡公能校训。回归公能教育传统,需要南开各校的合力。以南开大学而言,上一任校长任内特别注重纪念西南联大,联大的历史对于南开大学当然非常重要,当年的办学经验也能给今天极其重要的启发,但南开在联大三校中所占分量很小,联大的光荣主要属于清华。现任校长大力倡导公能校训,加强校友会建设,重视和各南开中学的交流,预示着公能教育思想的复兴。人多力量大,无论是弘扬南开精神,还是促进母校的发展、从事社会服务事业,需要南开各校校友一起努力。 |
南开校友及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
---|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6/20/2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