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emblem
700
60
首页 健康 大千世界 校友
师生

旅游摄影

关于本网

一种极为洒脱的养老方式

《万维读者网》北雁高飞 3/30/2015

cruise

华蓥精心撰写的《我所知的加拿大安省养老体系》,非常全面地介绍分析了老年人在不同健康情况下的多种生活选择,极具实用参考价值,为大家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好事。

我在系列(2)后面留言“还有一种养老方式: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白人老太太,把房子财产卖掉,去坐大游轮。她决定余下的岁月都在大游轮上度过(乘游轮比住 Retirement Homes 便宜)。游轮上有吃,有喝,有玩,每天都能找到不同的人闲聊。她说,生了病,不用治。死了,扔海里就行了。”

当时留言匆忙,过后我感到还想多罗嗦几句。

那位白人老太太选择的方式十分洒脱,乐观洒脱的背后,是对人生的透彻悟释。“生了病,不用治。死了,扔海里就行了。”这种不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观念,看似不靠谱,实际上颇有几分道理。

人到了一定岁数,有的病,可能不治更好。我有个朋友的母亲八十出头,诊断得了癌症。因为老人体质弱,医生认为动手术更具风险,建议回家静养。子女们决定不告诉母亲病情,能开心过一天是一天,在家里按正常人对待她。老人活下来了,五年后去复查,竟然痊愈了。我的公公89 岁了,他经常说,患了癌症的人,大多数都是被自己的焦虑担心吓死的。我很同意他的观点。

曾读过一篇美国医生写的文章,探讨对生命垂危的病人是否应该实施急救。他说,当病人弥留之际,家属会拼命要求医生尽全力抢救,医生也绝对会千方百计,比如,电击心脏复苏。但如果医生自己是这个患者,他就会拒绝使用电击心脏复苏,因为他知道,复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需忍受生不如死的电击痛苦。他十分清楚,医生的能力其实是很有限的。

这位美国医生还讲了另一个故事。医生的一位从小一块长大的表兄/堂兄(就称为表兄吧)患了晚期癌症,至多能活半年。表兄不愿意把最后的时光耗在医院里,更不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混身插满了管子。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回家静养。身体不适时,医生会开处方药给他。

医生一有空就去陪他的表兄。和他聊天,一起做东西吃,到故乡的小镇上转悠,小时候两人玩过的地方和小时候未曾去过的角落都转遍了……两个多月后,表兄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至于海葬,我熟识的美国人中,没有人选择。倒是在中国,二十年前,我就接触了这个字眼。

我的小姨夫是个孝子,他一直和母亲同住。老太太好客通达,富态端庄,我每次见到她,头发都梳得溜光溜光的。我考上大学那年,老太太还专门送了一块花呢子布料做贺礼。

老太太去世了,在亲友们惊诧的眼光中,小姨夫带着全家去上海乘船,为母亲在太平洋上举行了海葬……如今,小姨和小姨夫的儿孙们都移居国外。每年的清明节或老人的忌日,孩子们都会以他们独特的方式纪念。当他们手捧洁白的花束,面朝太平洋,深度鞠躬的时候,谁会不认为这也是一种庄严美好的祭奠仪式呢?

世间任何一种选择,几乎都会带有缺憾。那位白人老太太的养老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那就是没有亲人陪伴的孤独寂寞。当一个人能够坦然地承受孤独寂寞时,她/他就能从容地面对死亡了,因为人活着是最不容易的,对老年人来说,孤独寂寞是最大的挑战

万维姐妹们曾围绕“优雅地老去……”这个话题做过深入的探讨。如何让晚年的生活,过得有质量有尊严,也是学习“优雅地老去”,需要修炼的课题之一。

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

南开外文系英语专业1965届纪念网及各系各届校友/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newyearwish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04/02/2015 |
©2008-2015 NKENGLISH65, NONPROFIT WEBSITE | POWERED BY BLUE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