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译文四贵
译贵有力,力若千钧
力贵有势,势如破竹
势贵有神,神采奕奕
神贵有情,情深意长
译贵有力,力若千钧
书法,有金钩划沙之说,此彰显其力度也。译文,力度之体现,在于文字之音韵铿锵,掷地有声也。
【例1】
夜空骤然发出橘红色的光芒,宛如新一天的黎明已经来临。此时其亮无比,方圆一两英里之内用不着电灯就能看书。冲天而起的岩浆,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声调低沉,宛如闷雷一般无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转变成瀑布从天而降时发出的那种巨大的喧腾咆哮。
——《山崩石裂火河淌 ——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力贵有势,势如破竹
最能体现文字气势之句式,非排比莫属。妙用排比,文章读之便似大江之水,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锐不可当也。比如下例:
火山之美,在于喷发,在于燃烧,在于流动。火山的魅力在于销毁旧的,创造新的。没有火山爆发,没有岩浆流动,就不会创造出那个异乎寻常的全新世界。不破不立,死生嬗变,大自然真乃自然辩证法伟大的创造者和杰出的实践者!
——《山崩石裂火河淌 ——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译势猛,则意犹未尽,势在必行,不可阻挡也。译兴强,则如脱缰野马,势不可挡,译笔难收,酣畅淋漓之文字,应运而生矣。更有甚者,亦会势到笔落,写出原文之所无。如下段文字结尾之八字,“半似玩笑,半似谦恭”,即为势在必行,无中生有之句也。
偶然之间,整个峡谷也会柔云密布,仿佛大可步履其上,安然无恙地走过去。浓雾忽兴忽散,流荡无常。最为有趣的是,雾兴时,对面不见人,历历在目的沟壑,转瞬之间全然浸没在似乎令人窒息的雾霭之中。雾散时,人往前走,雾向后退;人向左躲,雾往右移。半似玩笑,半似谦恭。
——《盖世奇观地裂缝:大峡谷国家公园》
《怨海哀声》,乃悲情历史著作,气势悲怆,不乏浩然之气也。如下文字,乃为典型之例。结尾十一字:“魂断归途,永诀人间。悲矣哉!”因气势之猛而难禁,方现于笔端,亦可谓无中生之句矣。
很不幸,这一故事最终以大悲剧在南海收场,导致日本号葬身茫茫沧海,滚滚波涛;数百名返乡华人劳工魂断归途,永诀人间。悲矣哉!
——《怨海哀声》
势贵有神,神采奕奕
1. 人物刻画,呼之欲出,求其神
小说人物之刻画,最能说明问题,而人物之对话,则为其要也。译者,译何许人,则应像何许人也。为达此目的,原文对话如何,译文则应如何。如下一例,出自《爱之荒漠》。此例所言,乃身份微卑者骂人之粗言秽语也。
他(坐牢的皮条客)向我倾着身子,神秘地低语着:“那也是个破鞋吗?这年头的孩子真是“麻绳栓豆腐 – 没法提啊!”… “他把他妈妈养的野汉子干掉了。”
——《爱之荒漠》
译文唯美,余一贯追求之,故而朋友颇难想象,余居然有如此令人齿冷之肮脏文字也。然恳请注意,此等肮脏之言语,乃原作客观之存在也。为求准确反映出人物之性格,务须照译耳。
2. 化静为动,生机勃勃,求其神
In some years, April bursts upon our Virginia hills in one prodigious leap – and all the stage is filled at once, while choruses of tulips, arabesques of forsythia, cadenzas of flowering plum.
四月,有时不知怎地一跃,就来到了弗吉尼亚的山坡上 — 转眼之间,到处生机勃勃,酷似一个大舞台。郁金香组成了大合唱,连翘构成阿拉伯式图案,洋李唱出了婉转的歌声。
——《春》
余化静为动,对of 所表示之静态所属关系,灵活改造之,加用“组成”、“构成”、“唱出”三动词。如此,排比成型,句式工整,生动活泼,读之亦甚顺畅也。
神贵有情,情深意长
一文一书,直接抑或间接,渗透作者之情也。情之所言,无非七情六欲。译文,应准确传达作者种种之情。余译之中,最典型者,莫过于抒情散文《月》。为译出作者锥心之伤感,余采法各异,甚而撰写感言一篇。此文已选入拙著《译心》出版,全文不长,不妨全录如下:
月
E·克拉克著
秋夜空廓,寒气袭人,皎洁的月光把我吸引到户外。田野里羊儿白色的轮廓,石墙下百日草及万寿菊薄纱般朦胧的风采,依稀可辨。此夜应是月全食,明眼人一看便知。
保罗和我热衷于这样一种惯常的做法:朝阳未起,即奔湖滨;放眼眺望,清心警目。湖面雾霭氤氲,烟波浩淼,宛若天使的秀发那般空蒙神秘。每逢此时,我们都觉得置身仙境一般无二,于是兴冲冲奋力划船,破雾穿行。直划到一轮红日从横亘湖滨的峰峦叠嶂之后喷薄而升。
小船在一片宽阔和缓的水域内自由自在地漂荡。初来时微风乍起,此时却早已荡然无存。黑若墨汁般的水面平坦开阔。我宁心静气,不无慵倦地闲依在座位的靠背上。高高罥挂于中天之上的圆盘,已然变得殷红欲滴。渐渐地,硕果仅存的就只是那一缕细如发丝般的光带。继而连这一丝光带也化为乌有。最终,整个月亮彻底被一片黑暗吞噬净尽。
我仰卧船头,面向苍穹。保罗啊,我曾与之相依为命的心上人,三个月前早已离开人世。可怜他英年早逝,年仅三十有九。他走后,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也经常感到如此这般地黑暗。
蓦然间,一条鱼儿噼啪一声窜出水面,凝滞的空气随即重新流动起来。一片阴影从湖面一掠而过,凉风徐来,水波略兴,片片涟漪簇拥着道道细浪,拍打着我的小船。拇指盖般大小的亮光,犹如一只眼睛,偷偷地从月亮的一侧睁开,窥视大地,随后逐渐变得宽广起来。光亮伴着熠熠星光,重又洒落在幽暗的水面上。
此时此刻,我才茅塞顿开。我扪心自问:鄙人缘何光顾此处?啊,其实我真正的目的,并非在于一睹月全食造就的那种天黑地暗的瞑色愁人之状,从而肝肠寸断,断魄生怅;而在于畅观月全食之后这番天光地艳的恢弘之景,从而心足意满,满臆生怡。如此情怀,驱我欣然起身,安坐船中,而后奋力操桨,义无反顾地划向湖滨的灯火阑珊处。
译者感言:
《月》是我译过的最短的一篇散文,然而也是最壮美、最深情的一篇。作者一边以极其简练的笔触描述了月全食全过程的全部五个食相: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一边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周围环境随着月全食发展过程次第变化的恢宏景象;与此同时,还以及其凄婉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已故心上人的无限哀思。
记得当时翻译第四个自然段时,我曾情不自禁地酸泪潸潸。而随后每每读到这里时,我也都会泪眼模糊。此外,值得一提的,也是感人至深的一点,那就是作者虽然失去了心上人,但她并没有就此悲观厌世,用中国人说滥的一句话,那就叫做“化悲痛为力量”。更令人欣慰,也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以清醒的头脑,认识到“黑暗过后月光明”,因此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而是振奋精神,“奋力操桨,义无反顾地划向湖滨的灯火阑珊处”,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寻求新的生活。
第六章 译事三法
直译、意译、韵译
直译为主守诚,意译为辅出彩
直译缺乏对应,用替代型意译
直译生硬别扭,用改造型意译
直译莫名其妙,用解释型意译
直译平淡乏味,用形象型意译
直译意译不够,犹有韵译风流
直译为主守诚,意译为辅出彩
“我主张直译,只要中文能合规范,看得懂,要尽量保存原文语言风格特色。这点难做好,但要努力。译文晦涩难读,不能算直译,只是死译。好的直译能本身成为好文章,与意译并无矛盾,改动太多的所谓意译,与硬译同样不可取。形容词过多是一困难,可以用简练的中文达意,不一定逐个照搬。句子太复杂太长,可以适当化为简短。接联词太多,有时在中文无必要,可略。”
1983年,余于伊拉克做劳务翻译,曾致函李霁野先生,求教迻译之事。先生旋即复函如上,论及直译意译之真谛也。多年实践,余深有所悟,简括八句:手握两笔,灵活便利;左手直译,右手意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相得益彰,优势互补。
直译,直接之译也;意译,间接之译也。然无论如何,二者之魂,唯有一字,真而已矣。然此真,既非绝而对之,亦非丝毫不差,惟妙惟肖,可也。具体而言,直译,注重文字之对应;意译,注重意义之对应。直译意译,皆为手段,殊途同归也。目标无他,传达原意者也。直译,走近路,意译,乃绕道而已。
直译也好,意译也罢,然就走路而言,舍近求远者有乎?毋庸置疑,愿走近路者众也。故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乃通行之路,惟前者欣然而为之,后者不得已而为之也。
直译意译,各有所长,无褒无贬也。二者犹如日月,皆能发光。日照白天,月照夜晚;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目的唯一,照明大地云尔。惟二者既非绝对,亦非对立;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恰似直译为日,意译为月而已矣。与吾而言,既有红日高照,亦有明月当空,更有日月同辉也。
余之实践,乃直译意译,二者兼顾;该直译便直译,该意译便意译也。余之译笔,从未囿于直译或意译也。即便同篇,乃至同段,甚或同句,亦会直译意译混搭,且水乳交融,并非泾渭分明也。
吾非理论家,仅为实践者。谈理论,乏善可陈;论实践,略知一二。坦诚而言,上述刍议,已超余之能力也。以余之实践而论,常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前者为主,守诚;后者为辅,出彩。如此而已矣。
直译缺乏对应,用替代型意译
成语典故,迻译难题,转换之时,难找对应语也。如此,则直译难为,唯意译可为,且须另起炉灶,此乃替代型意译也。美作家帕特里克之《春》有句云: "I would challenge any doubting Thomas in my pea patch." 直译曰:“我就要到我的豆田里去挑战任何有怀疑的托马斯”。托马斯,乃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以多疑著称,故有“多疑托马斯”之称,乃至多疑者,有“多疑托马斯”之称也。若将“多疑托马斯”直译而出,汉语读者,一头雾水,不妨以“多疑的人”取而代之矣。据此,余灵活译成:“有谁不信,就到我的豆田去看一看”。窃以为可也。
直译生硬别扭, 用改造型意译
英女作家伍尔夫《伦敦码头》The Docks of London: "With the sea blowing its salt into nostrils." 余译之曰:“盐味十足的海风扑鼻而来”。
此乃改造型意译也。中文与原文之意境大致相同,惟文字不同也。余亦曾按忠实原文之原则,逐字直译曰:“伴随吹盐入鼻的大海”。
意译潇洒自然,雅致而富于诗意;直译中规中矩,颇有笨拙之感,亦不如意译更符合汉语读者之习惯也。
直译莫名其妙, 用解释型意译
伍尔夫之《一个伦敦人的肖像》Portrait of a Londoner 有句云:"But her deftness in extracting whatever might be their gift, her skill in throwing it into the common pool, were such that no harm was done".
余译之曰:“她在挖掘利用他们那些可能算是天赋的东西时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她那种与他人共享那种天赋的技巧,并无任何伤害可言”。
其中deftness,deft敏捷熟练的,deftness,引申为技巧也。而throwing it into the common pool字面之意为“将其投入公共池塘”,如此直译,读来颇怪也。其实,common pool乃信息库之意。若照此做解释型之意译,字面之意则应为“将其投入公共信息库”,其深层之寓意,自然是与他人共享之。如此,则不仅不怪,反而更加清楚也。
直译平淡乏味,用形象型意译
《一个伦敦人的肖像》Portrait of a Londoner 有句云:"She of the prominent eyes and prominent teeth, …"
字面之意,乃说女管家有“凸出的眼睛和凸出的牙齿”也。如此形容管家之相貌,并无讽刺,只有幽默也。根据原著如此之风格,余亦步亦趋,选汉语相应之幽默之词,诙谐之语。将“凸出”之含义形象化,曰“金鱼眼及田鼠牙”也。与“凸出的眼睛和凸出的牙齿”之译相比,“金鱼眼及田鼠牙”,更胜一筹也。
《牛津街之潮》Oxford Street Tide 有句云:But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these Oxford Street palaces are rather flimsy abodes.
余译之曰:“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牛津街上这些殿宇都是一些豆腐渣工程似的寓所。”其中rather flimsy abodes 之意,乃“相当脆弱的寓所”也。如此迻译,虽无谬误,然非形象之译也。工程之不牢固,现如今有风趣形象之说法,曰“豆腐渣工程”也。若将其借用至此,效果奇佳。
若直译单调平淡,亦可直译意译兼顾也。《牛津街之潮》The Docks of London有句云:the desire of man for the tortoise, like the desire of the moth for the star. 余译之曰:“人类想要乌龟,正像飞蛾想摘星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正像飞蛾想摘星星”乃原文之直译,本可到此为止也。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说,则无法阻拦,脱口而出也。窃以为,后者亦恰好为前者之补充及注释也。
类似之译法,亦如 《一个伦敦人的肖像》Portrait of a Londoner有句云:She would be a cousin twice removed to Mrs. Firebrace. 余译之曰:“她就会是法尔布赖斯夫人间隔两层关系,八竿子打不着的表侄女。”
若严格按照原文迻译,则该仅仅为“间隔两层关系的表侄女”也,然中间添加“八竿子打不着”之说,对“间隔两层关系”而言,补充及注释作用颇佳也。前者颇似相声之包袱,而后者则颇似抖包袱也。
直译意译不够,犹有风流韵译
既为文学翻译,则应文辞尽求其善,韵律尽求其美也。诗歌及抒情散文之迻译,更甚也。郭沫若先生曾曰:“我们相信译诗的手腕决不是在替别人翻字典,决不是如像电报局生在替别人翻电文。诗的生命在它内容的一种音乐的精神。我始终相信,译诗于直译、意译之外,还有一种风韵译。字面,字义,风韵,三者均能兼顾,自是上乘。即使字义有失而风韵能传,尚不失为佳品。若是直译死译,那只好屏诸艺坛之外了。”
就此而言,余之诗歌及抒情散文之迻译,最能说明问题也。全文字一句,余皆精心推敲,反复琢磨之。而推敲琢磨之重点,乃风韵之问题也。每每至此,苦心孤诣,反复思考,以期辞藻华丽,音韵优美,同时并存,二者兼备也。
泰戈尔之《迷途之鸟》,蒂斯戴尔之《恋歌》,余皆散体韵体兼顾也。比如: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散体】
世界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把它那浩瀚无垠的面具扯下。
它变小了,小如一支歌,小如一次永恒的吻。
双【五绝】
缱倦世情深,
面对心上人;
毅然扯面具,
浩瀚且无垠。
伊人渐变小,
俨然似歌声;
小如一次吻,
悠然到永恒。
——泰戈尔《迷途之鸟》
第七章 忘法得法
浑然忘法,不着痕迹
平中见奇,奇绝美妙
疏放自如,妙笔生花
随心所欲,亦不逾矩
浑然忘法,不着痕迹
浑然忘法,不着痕迹,笔为我用,法为我役。先如是,方能自在自如,平中见奇,美妙无比也。
Autumn winds begin to blow; Colored leaves fall fast and slow. Twirling, whirling all around. Till at last, they touch the ground.
秋风习习吹,彩叶款款飞;秋风怒怒号,彩叶急急飘。旋而转,转而旋,漫天飞舞不间断。不间断,无处去,辗转飘零终落地。
其实直译如下便可:秋风开始刮起来;彩色的叶子或很快地落下,或很慢地落下。一直旋转旋转。直到最后落到地上。
平中见奇,奇绝美妙
时光只是我前往垂钓的一条溪流。我饮水于斯,然而当我畅饮之际,看到细沙漫布的水底,便察觉原来它是多么地浅显。舒缓的溪流悠然流淌,逝去的是溪水,留下的是永恒。我将到更深处饮水,到高空中垂钓,那里的水底卵石与星儿同处。我总是后悔我不像出生那天那样聪明。智力是一把砍刀,看准了,一刀下去,进入神秘之物的途径便立即开辟出来。
——梭罗《瓦尔登湖》
此文所写,平常之溪流卵石,却能平中见奇,概因字里行间,颇富哲理,内含弦外之音也。逝去的是溪水,留下的是永恒。如此译句,堪称座右铭,发挥作用甚大也。
疏放自如,妙笔生花
初霜降在月朗星稀之夜,而那轮明月恰在似圆非圆之时。它悄然无声,宛如蓟花之绒
那般静谧,擦过山坡田园的一角。破晓时分,你就能看到它的行踪:熠熠生光的叶,闪闪发亮的茎,以及园中僵硬发暗的蔓藤。再过一两夜,白霜披着银色的月光,穿峡越谷,重返北山,去作再久些的滞留。初秋温和的金色使大地格外赏心悦目。茴香淡雅怡人,野菊沁人心脾;薄雾如烟,袅袅缭绕。九月,这光芒四射的九月,以无比强烈的光线穿透其特有的湛蓝深邃的苍穹。
——《秋》
此段译文,颇有疏放自由之感。“初霜降在月朗星稀之夜,而那轮明月恰在似圆非圆之时”,此句已破英语遣词造句习惯之束缚,全然根据中文造句之习惯译写而成。说妙笔生花,乃是夸张,然说效果甚佳,还算差强人意也。“茴香淡雅怡人,野菊沁人心脾;薄雾如烟,袅袅缭绕”,此句尤感洒脱无羁也。
随心所欲,亦不逾矩
浑然忘法,忘记乃在迻译。直译之时,心弦紧绷,甚恐离题走样,然而恰在此时,却又最易因尽兴而忘直译,因而信手拈来,却甚得法也。
眺望窗外,瓦尔登湖宛若镶嵌在峰峦叠嶂之间的一泓清潭,地势高出半山腰,真乃“高峡出平湖”也。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将夜间的云衣雾裳,四散开来;湖面时而柔波细浪,涟漪轻泛;时而平静如镜,光洁可鉴;或隐或现,恰似幽灵,仿佛在宗教夜会开幕之时将那氤氲的山岚,偷偷地从四面八方拽进树林。露珠晶莹,熠熠生辉;犹如悬于碧树,宛若挂于高坡;与往日相比,真可谓彳亍而行,逡巡移步,迟迟不敢进入光天化日之中。
——梭罗《瓦尔登湖》
如此一译,正乃“随心所欲,亦不逾矩”之果也。余对原文,大调大变,在不离原文要义之原则下,按余之风格而译。“高峡出平湖”五字,更是将毛泽东诗句,原封不动,照搬为我所用,确有“随心所欲”之感。然余自认,此举并非逾矩,故而颇得一知名文人之青睐也。
第八章 译事三不可
原作思想不可绝对知之
原作文字不可绝对解之
原作文字不可绝对译之
原作思想不可绝对知之
大凡提及迻译,标准乃是重要之话题,且会思及传统三字,信达雅而已矣。三字之中,信乃为首。何以为信?忠实原文之谓也。如何理解,决定迻译之策略。窃以为,无论何事,皆不得钻牛角尖。迻译之事,绝对忠实,译者不可追求,读者不可强求也。绝对忠实,无人能为,古今中外,名家名译,不计其数,然绝对忠实,谁人敢言?所以然者何?原因有三。
其一,原作思想,不可绝对知之也。年代久远,作者本意,甚难揣测,即便竭尽全力,亦不能绝对知晓。知晓尚且不能,遑论理解之。既然不知不解,何必强求译者?有鉴于此,绝对忠实原作者之写作意图,乃不可能,不现实,不必要也。
原作文字不可绝对解之
其二,原作文字,不可绝对解之也。年代更迭,时代变迁,原作文字,随之大变,乃极为常见,亦可理解之。原文某些词句,异地异时之译者,何以能绝对穿越,何以能绝对理解?答案自然为否,此应在常理之中也。若如此,焉能强求文字绝对忠于原作?有鉴于此,绝对之说,乃不现实,亦不必要也。
原作文字不可绝对译之
其三,原作文字,不可绝对译之也。外语母语,截然不同,所代表之时代地域,文化语言,无不各具特色,可互相替代,互相转换之等同物,时常甚少,乃至全无,即便存在,亦属可遇而不可求。故而绝对忠原文,不可能也。
鉴于上述之三不可,作为译者,基于多年之翻译实践,恳请适当放译者一马,允许适度拥有自由,纵使有些许误差,仍不宜大惊小怪也。宛如亲子鉴定,数据再准,亦会说准确度99.9%,留有0.01%之误差。其实,原文译文之关系,何尝不像亲子之间者乎?
第九章 形似神似
形似神似,相得益彰
画贵写意,文贵写神
文言词句,传神最佳
形似神似,相得益彰
提及迻译,另一话题,总是难避,形似神似之说是也。其引发之争议,不可谓不激烈。
众所周知,形似神似之说,滥觞之处,乃是绘画。然此一说,如今早已超越绘画,进入迻译领域也。
形,绘画之中,乃指物之外形;神,绘画之中,乃指物之内涵。译中之形,乃原文之形式架构;译中之神,乃原文之意境寓意等。诗歌散文,尤甚也。
神似者,出自形而超乎形,常被称为不似之似,而不似之似,才是美之妙谛。绘画领域,神似者,乃绘所思之感,画所得之意也。
迻译领域,尤其意译,强调者,乃神似也。看似离形,实则得神;看似变形,实则存神;得神则得彩,存神则存彩,如此而已矣。
画贵写意,文贵写神
画贵写意,文贵写神;直译重在作者之感受,意译重在译者之感受也。诚然,迻译并非绘画,绘画可取神似,甚而一生专攻神似之写意画。然迻译不同,译者一生只用意译,乃属天方夜谭也。莫说一生,纵使一书一文,乃至一段一句,皆不可一律取意译之法矣。至多直译之形似为主,意译之神似为辅,且是在直译难为之时,抑或根本不可之时,方能不得已而为之也。
以吾而论,抒情散文之短篇,抑或散文之文集,迻译之时,取神似之意译颇多,亦颇典型也。现列两段文字为证:
【例1】
大烟山,在世间任何地方,名副其实之山非它莫属。线条圆柔的道道山岭逶迤不绝,酷似朦朦胧胧的剪影被赋予了生命,朝地平线缓缓蠕动。夏季,潮湿的山坡透过茂密的山林,把夏季必有的大量水蒸气源源不断地发散到空中,致使此地终日烟雾缭绕,山影憧憧。此时的大烟山,迷迷蒙蒙,虚无缥缈,宛若仙境。
——《美国国家公园 —— 大烟山国家公园》
烟雾缭绕,山影憧憧,迷迷蒙蒙,虚无缥缈,宛若仙境,如此之四字格,皆乃出自神似之意译也。
【例2】
我带着一种奇怪的自由感徜徉在大自然之中,此时此刻,我已经成为她的一部分。我沿着怪石嶙峋的湖岸彳亍而行。清云淡淡,凉风习习,我心旷神怡,安乐之极。入夜,牛蛙鼓噪,打破静谧。夜鹰吟唱小调,对随风摇曳的白杨寄予无限的同情。湖面平静,宛如明镜;晚风徐来,微澜泛起。我的一颗平静之心,宛如湖水一泓,不经意中,便早已清波四溢,涟漪泛起。
——《瓦尔登湖》
此段译文,更是秉持神似之原则,对长达十行之直译译文,动一大手术,重新组合,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方才终成如此。如此之变形,与逐词之直译相比,显然简洁凝练,亦传神颇多矣。此所谓:离形乃得神,变形乃存神;形离神不离,形变神不变;得神则得彩,存神则存彩云尔。
文言词句,传神最佳
形似之最佳文体,须凝练简洁也。汉语文体之中,最适合如此文体者,非文言体莫属。适当采取文言体,乃吾之最喜欢,且常用手段者也,余自觉收效甚佳。《培根随笔集》有名篇On Study者,译法颇多,诸如《论学习》,抑或《论读书》者也。其实,前者乃是对原文题目之直译;后者则是对原文内容之意译。吾乃类似前者,译成《论求知》也。原文通篇简洁凝练,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十分精彩。对如此难得之佳作,余便使出浑身解数,搜肠刮肚,字斟句酌,之乎者也,拽文一通,试译成文言一篇,已收录《译心》出版也。文章首段,吾译如下:
求知,可从中取乐,可用以装饰,可增长才智。
求知的妙用要旨:离群索居,退隐归山时,可供自娱自乐,开心解颐;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时,可供华辞丽藻,美化包装;审时度势,待人接物时,可供充电补习,增长才智。行家里手,仅凭一己之经验,对具体事物逐一判断,或许尚能小有成就,然纵观全局,运筹帷幄,终成大器者,非学富五车者莫属。
第十章 厚积薄发
灵感突发,厚积薄发
译眼前景,借远方词
灵感突发,厚积薄发
画家所以为画,在于有画家性灵之投入;作家所以写作,在于有作家灵性之投入;译家所以为译,亦在于有译家灵性之投入。所谓灵性,乃是常言之灵感也。灵感产生,画品、作品、译品,便会渗透画家、作家、译家之独特理念与独特风格。常言之灵感突发,几于一念之间,若不及时抓住,便会稍纵即逝也。然灵感不仅有昙花一现之特点,犹有厚积薄发之特征。虽为瞬间之物,然却植根于平时之积累,厚积薄发,是也。
译眼前景,借远方词
如此八字,其实确切而言,则应为:译眼前之景,远方之词自来,只因远方之词,时常不借自到也。中国古典文学,对余之文学翻译影响颇深。长期喜欢,不断阅读,日积月累,厚积之谓也。唯有厚积,方能译时薄发。薄发者,既突然,亦自然,有诗为证:“焚膏继晷炼词句,日积月累花功夫;老夫不必寻佳句,佳句自来寻老夫。”
由是观之,欲为文学迻译,中外文学知识之厚积,不可或缺也。唯有如此,方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得心应手,方能信手拈来;信手拈来,方能妙笔生花也。
第十一章 译家三不
汉语尊严,不容侵犯
不译污语,不传污语
汉语尊严,不容侵犯
余,学习标准汉语,持之以恒也。标准汉语之学习,无论如何灵活,亦决然不可出轨,写有悖于传统中国文化之文字。汉语尊严,不容侵犯,此乃吾之信念。肆意糟蹋标准汉语之行为,余决然反对,且曾不止一次,多处发表《扫除现代汉语中的老鼠屎》一文。文章一出,颇受欢迎。读者点赞、珍藏或转载,长期不断也。英语语法,生搬硬套,造不伦不类之汉语句,此乃一例也。现举几例说明之。
1. 无“有”不说话
动词之前,硬添“有”字。汉语,唯名词之前,可加“有”字,拥有之谓也。然动词之前,硬塞“有”字,且居然堂而皇之。究其原由,盖因将英语完成时态之虚词have照搬而已矣。
例句:
我有读过这本书。
I have read this book.
通顺之说:我读过这本书。
2. 非说“像极了”
“像极了”,汉语中不可置于名词之前。若二者极其相似,可说“这两个东西像极了”。然将“像极了”提前占位。听之,似应结束,添加句号也。岂不知,核心之处,尚未说及也。
例句:
这个地方像极了一个大花园。
This place is extremely like a big garden.
通顺之说:这个地方很像一个大花园。
3. “时候”变老大
做事之时已到,只消说“该做什么了”,或“到做什么的时候了”便可,然将“时候”提前,一跃而成龙头老大,怪矣哉!
例句:
是时候了我们吃中午饭。
It is time for us to have lunch.
通顺之说有二:“我们现在该吃午饭了”,或“现在是我们该吃午饭的时候了。”
不译污语,不造污语
不译污语,四字而已,看似平常,然与吾而言,却含惨痛之教训也。美作家罗宾斯之《野性》一书,深得吾爱。余迻译之,然付梓不久,被认定夹杂不雅之词,遂成禁书,惨遭焚毁也。更有甚者,单位传达中央红头文件,查处淫秽出版之物,所列遭禁期刊,凡百余种,拙译赫然其中也!所幸未点译者之名,单位无人知晓。忆当初,迻译伊始,天真幼稚,照本直译,原汁原味也。若有不当之译,是否删除,乃编辑之责。殊不知,编辑不仅删除甚少,故而闯下大祸。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见污不译,见污不传,此乃余迻译之原则也。泰戈尔诗集Stray Birds一书,复译者众。曾记否,有译者,污言秽语,随意添加,引起轩然大波也。有鉴于此,余之译本《迷途之鸟》,全新出版。余以洁为本,以美为上,不仅深受读者厚爱,亦获两官媒之推荐也。
第十二章 译家四标
译家四标准,对好与妙绝
做到简明俏,才能译得妙
译家四标,对好妙绝
原文之意,迻译无误,此乃基本底线,起码要求也。直译意译,抑或其它译法,概莫能外。然,仅囿于此,非为佳译也。细细思之,等级有四,对好妙绝,似应追求。据此,迻译之时,其意无误,此乃最低之要求。初译粗译,加工整理,使之成为好句,好句润色,乃成妙句,妙句再精,力求最佳,追求绝妙,乃为上策也。
简明俏,才能译妙
句子译得妙,一简二明三要俏。简者,句式简单之谓也;明者,语义明确之谓也;俏者,文采俏丽之谓也。一言以蔽之,妙句要素有三,简明俏而已矣。简明俏,三者顺序,不可混乱。三字三意,次第而进,迻译之先后步骤也。译例如下:
along the way, it achieves special satisfactions
硬译:它一路上取得了特殊的满意。
意译:踌躇满志,一路风流。
busy with family life and wanting no company
硬译:由于家庭生活很忙,而且没有人陪伴。
意译:自顾生计,无意交际。
It begins with August’s leftovers and it ends with October’s operations.
硬译:它随着八月剩余的东西开始,随着九月的运作结束。
意译:它随八月的引退而至,又随十月的莅临而归。
It creeps in on a misty dawn and vanishes in the hot afternoon.
硬译:它在一个有雾气的黎明爬进来,在炎热的下午消失。
意译:在朦胧的黎明悄然而至,在炎热的午后潜然消失。
A faint anise smell is on the air goldenrod scent.
硬译:一种淡淡的茴香气味在带菊花气味的空气中。
意译:茴香淡雅怡人,野菊沁人心脾。
With reasonably clear skies it will be a moonlit week.
硬译:由于有季节性的清澈的天空它将是月光照射的一周。
意译:日日天清气朗,夜夜明月高悬。
Soon the leaves will be discarded, the grass will sere.
硬译:不久叶子将会被抛弃,草将干枯。
意译:叶,即将凋落;草,旋即枯萎。
第十三章 译家六派
本色派,实力派
单向派,双向派
一元派,多元派
本色派,实力派
本色派,实力派,本是演艺界之词语也。二者大致之区别在于,本色派演员,只能扮演与自己性格相同之人物,而实力派演员,则能扮演各种性格之人物。窃以为,译者亦可借鉴演艺界,分成本色派译者及实力派译者。本色派译者,只能译一己喜欢之文体,有人一生只译一己喜欢,或擅长之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之作品。而实力派译者,却能译多种文体之作品。二者相比,后者更高一筹也。就我而言,迻译起初,只译长篇英语小说,多达20部。之后,迻译范围扩展,及至诗歌集、散文集、随笔集、社科、艺术等门类之书籍。据此,余已从本色译者,转而向实力派译者目标发展矣。
单向派,双向派
文学翻译之初,1981年至1998年,余之目标,唯英译汉也。1998年,余抵美两年,一鼓作气,翻译长篇小说及诗集,各两部。然因版权之问题受阻,英译汉戛然而止也。
余决意不做半导体式单向派之译者,即不能只会英译汉,而要扩展迻译之方向,突破英译汉单向迻译之范围,开创汉译英之新领域。
汉译英,谈何容易!译界高手如云,然一生只做外译汉者众也。思及座右铭:“别人能行,我也能行;别人不行,我也能行。能他人之不能,做他人之不做。”余鼓足勇气,决心做双向派译者也。随后,《聊斋志异》《西游记》《论语》乃陆续翻译出版矣。
此后,以《论语》为代表之典籍译作,次第问世,诸如《论语新编》《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孙子兵法》《菜根谭》《中国古文精选精译》,及至《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源源不断也。
一元派,多元派
一元与多元,乃指译作之编辑体例也。一元,仅有一种语言之文本,尤以英译汉为甚,绝大多数为单一汉语文本。多元,至少双语对照之编辑体例也。
赞成亦追求多元体例,余,一以贯之也。窃以为,读单语文本,则不知原著之原汁原味,所读仅为译者之再创作。不懂外语者,唯汉语文本可也。此实乃不得已而为之也。若懂外语,何尝不想品尝原汁原味之原作耶?更有甚者,若译作有误或纰漏,读者无从得知也。
多元,亦可体现爱心,即人文关怀也。故而余之译作单语者有之,双语者更有之,此外,添加翻译笔记等诸多元素,乃余之一贯做法。具体讲,乃是N合一者编辑体例也。
汉译英方面,《聊斋志异》宋译本乃“五合一”:原文、注释、白话、英译、聊斋译话四则。《论语》宋译本乃“四合一”:原文、注释、白话、英译。《诗经》《楚辞》《乐府》系列丛书宋译本,乃“五合一”:简介、原文、注释、白话、英译。英译汉方面,泰戈尔《迷途之鸟》,乃为“四合一”:原文、英译、翻译笔记、双语译感。
第十四章 译家七阶
奴徒工匠家师圣
刻苦修行阶阶高
奴徒工匠家师圣
职业者,自有其进阶之道也。七层之说,古已有之:奴、徒、工、匠、家、师、圣。奴:非自愿而靠人监督者;徒:能力不足而肯自愿学习者;工: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者;匠:精通技艺或手艺者;师:掌握规律,且
能将其传授他人者;家:有固定信念,事业有大成者;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者。
奴,大凡世人,多有在此层次中度生者也。论工作,断无主观之能动性,纯为养家糊口之术也。对职业上升之道,既熟视无睹,亦无改变之意图。要么庸庸碌碌,终其一生;要么妄想走捷径,企图赚快钱,然后惨遭失败,继而庸庸碌碌,苦度一生。
徒,稍有进步者也,能意识一己之能力不足,因而肯学求变,假以时日,或遇良机,或恐得改变也。
工,其所作之一切,世界之发展,离不开也。但于个人而言,若满足于此,则只能维持而已。若能努力,更大进步或改善,或许能实现也。然此乃被动之生存策略也。
匠,亦即专业人士之谓也。精通本职业务,工作质量,显而易见。其水平,乃普通人职业之天花板也。
师,现今教授级之人物,业务出色,且能向他人授业解惑也。
家,业内顶尖之人物,画家、音乐家、作家,翻译家是也。有理念,有思想,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圣,此乃全人类极少数之人物,出类拔萃,无人能敌,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影响所及,代代不息。高尚品格,睿智超强,高贵之心,不同凡响,慈善之心,常人难以企及,遑论超越矣。
刻苦修行阶阶高
刻苦修行,涉及颇多。严格要求,管住自己,乃档次提高之重要保障也。管住自己,不受外界干扰,此乃自律。大凡优秀,背后皆有自律,不啻苦行僧般自律也。
迻译,余终身之大事也。退休之前,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业余迻译,不遗余力。 三问、三查、三译,余自约自束之术也。
三问:是否坚持?翻译什么?翻译多少?
三查:是否浪费时间,是否降低标准,是否放松学习。
三译:晨译,路译,夜译。
第十五章 译家八味
谤欺辱笑,轻贱恶骗
译事艰辛,八味尝遍
泰然处之,依然故我
希望同行,偶尔我似
谤欺辱笑,轻贱恶骗
《寒山拾得忍耐歌》云:“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谤欺辱笑,轻贱恶骗;如此八味,世间常见;宛如烈火,酷似利剑;一味尚且难忍,况且八味遍尝矣。
译事艰辛,八味尝遍
提及来美,以往只谈业余文学迻译。电视新闻编辑,讳莫如深也。原因何在?谤、欺、辱、笑、轻、贱、恶、骗之八味,余几遍尝,稍加提及,便会触及痛处也。
余任职之电视台,囚禁心灵之精神地狱,此说实不为过也。老板表面温文尔雅,实则另类:胸无点墨,佯装斯文;心无主见,纵横捭阖;傲岸暴躁,冷酷无情。公论人品不耻;人称魁梧小人。天天怒吼,狮吼王之称,毫不夸张;日日咆哮,咆哮帝之喻,货真价实。男女无异,老幼不分;人人自畏,各个郁闷。大头如此奇葩,小头变本加厉,官小脾气大,尖酸且刻薄,开口如射箭,出语似剜心。
泰然处之,依然故我
环境窒息,心情郁闷,初来乍到,难以承受。精神几近崩溃,曾想打道回府。所幸岁月推移,创伤治愈,理性忍耐,逐渐学会。八味之苦,酿造心智,全部用于,文学迻译。
忍耐,刻苦修行之谓也,需平生努力,要一生之功。忍耐,生存智慧之谓也,需以退为进,要步步为营。
忍耐,自我超越之谓也,绝非软弱,亦非逃避。忍耐能养性,吃亏能养德,过程虽痛苦,结果却美妙。
泰然处之,依然故我;心态改善,行为巨变;结果美好,效果明显;文学翻译,未受干扰;日积月累,收获佼佼。
希望同行,偶尔似我
希望迻译同行,将来也像我一样,偶尔遭遇不公,唯有如此,才能懂得公正之价值。
希望迻译同行,将来也像我一样,偶尔遭遇欺骗,唯有如此,才能领悟忠诚之意义。
希望迻译同行,将来也像我一样,偶尔遭遇失败,唯有如此,才能明白成功之不易。
希望迻译同行,将来也像我一样,偶尔遭遇漠视,唯有如此,才能知晓倾听之重要。
希望迻译同行,将来也像我一样,偶尔感到孤独,唯有如此,才能体察朋友之珍贵。
希望迻译同行,将来也像我一样,偶尔感到痛苦,唯有如此,才能知晓怜悯之重要。
希望迻译同行,将来也像我一样,偶尔运气不佳,唯有如此,才能意识机遇之难得。
第十六章 译家四获
稿费获利,蝇头而已
好书传世,兹事体大
名人联署,与有荣焉
做出成绩,可获褒奖
稿费获利,蝇头而已
获得稿酬,无可非议,然仅蝇头小利而已。若指望以此为生,不啻白日做梦。
好书传世,兹事体大
大凡著书者,无不希望心血之作,能成常青之树,而非倏忽一现之昙花也。著书传世,惠及他人,亦余之夙愿。每每遇困,或遭质疑,余内心深处,一句无声,三字呐喊,激励自己,分发不已:“Wait and see!” 等着瞧!吾决不粗制滥造,定要有好书传世!
1. 宋译《聊斋志异》,翻译史上位居第六
2009年10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振武,杨世祥,二位专家,发表论文:“建国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及其启示”。文章显示,建国之后,译本有六。而余之版本,即居第六也。文曰:“2008年,旅居美国的宋德利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英对照本的《聊斋志异》,该译本为双语对照本,其英译流畅通顺。”
2. 宋译《论语》,使儒学在海内外重塑独特身份
2010年10月1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
腰封前面写着:
国学经典 文白汉英 珠联璧合 超值珍藏
著名旅美翻译家宋德利教授倾力奉献
腰封后面写着:
文白对照 学古文直接方便
汉英对照 学翻译无师自通
《论语》之宋译付梓,备受关注。2013年,第一期外语学刊,发表湖南文理学院李钢、李金姝之论文,题为《描绘翻译学视域中的〈论语〉英译研究》。文曰:“2010年,宋德利的《论语》汉英对照本问世。在译文中,译者体现的是一种坚持不同文化间平等交流的立场。他在译本中匠心独运地建立了一个四合一体的文化认识框架,这体现在译本各章节的原文、注释、白话、英译等文本中,并综合运用文化对比思维的方法清楚地勾勒出对《论语》的整体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二元对立思维,为了在西方人心中重新构建对中国儒家经典的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挖掘中国经典哲学的特质,对于西方读者来说,阅读宋译本可能会让他们体会到孔子思想也许并不像先前不言自明的假设,这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修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西方人对中国古代典籍在海外传播与接受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宋的英译本,儒学文化在海内外重塑了自己独特的身份。”
3. 宋译《春》,入选2018年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1976年春,余之译文《春》,发表于《天津日报》。1978年,《中国翻译》再度发表。2007年,入选《英汉名篇名译》,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从1976年至2018年,时隔 34年之久,被选为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之试题及答案也。
4. 宋译《道德情操论》被认为译文通俗易懂
2001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2019年签署再版精装本合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14年3月4号,列出46本必读书的书单,第一本即宋译《道德情操论》。此外,真友书屋,评选中国修身十书,宋译《道德情操论》位居第六也。
5. 宋译本被众多图书馆收藏
余之每种图书,出版后皆被销往全国各地,并赠予全国各地大小图书馆收藏。余亦将宋译《聊斋志异》《西游记》《论语》,赠予纽约市立图书馆馆藏也。
6. 宋译本在官媒宣传推介
宋译本泰翁《Stray Birds·迷途之鸟》,2018年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访谈录,主持人与编辑面对面,访谈半小时之久,介绍宋译本之特点。中央电视台推介之,男女主持人各一,手持一书,向亿万观众展示,特意提示,吾乃南开大学毕业也。为此余倍感荣幸。
更令人欣喜之处,乃为拜互联网之所赐,输入“宋德利著作”等字样,余之全部书籍信息,皆配以精美封面彩图,井井有条,清清楚楚,展示无余矣。
综上所述,余之书,出版三五年,甚至三十余年之后,尚未消失于读者视野之中,且仍在销售,甚而再版,此所谓传世之说,可乎?
名人联名,与有荣焉
译者,有一得天独厚之荣耀,即与作者联名也。若作者乃非凡人物,此荣耀得无珍贵倍增乎?因译《神奇的人性》,与美著名学者戴尔·卡耐基联名;因译《爱之荒漠》与《野性》,与美著名作家哈罗德·罗宾斯联名;因译《伦敦风景》,与英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联名;因译《道德情操论》,与英国经典作家亚当·斯密联名;因译《达摩克利斯的暗室》,与荷兰文学大师霍尔曼斯联名;因译《迷途之鸟》,与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联名。因译《聊斋志异》,与蒲松龄联名;因译《西游记》,与吴承恩联名;因译《论语》,与孔子联名;因译《楚辞选译》,与屈原联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与名人联名,与有荣焉,实为美事一桩也。
做出成绩,可获褒奖
译书出书,若遇良机,甚而可获各类奖项也。2016年,获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翻译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中华老子研究会等六单位中外文化交流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南开大学百年校庆校友贡献奖。如此三奖,令吾欣喜之极矣! (全文完)
@@@@@@@@@@@@@@@@@@@@@@@@@@@@@@@@@@@@@@@@@@@@@@@@
走进美丽的南开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