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念金隄先生
|
||||
---|---|---|---|---|
|
||||
金隄先生光辉的一生(原题《为金先生送行》) |
||||
金隄先生,浙江 吴兴人。 于1946年6月27日在西南联大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并接受梅贻琦、傅斯年、张伯苓三位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的聘书留校任助教。 曾任美国驻华新闻处翻译,历二载。后转任北京大学英语助教及文科研究所研究生。1949年初,北京和平解放后,参加中国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不久,回到北京中央军委机关任编译。1955年转业到北京《中国建设》英文杂志社从事编辑、翻译工作。 复员后到中国建设杂志社(现名“China Today")工作 。 於五十年代后期, 应李霁野系主任之请,到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授,是我们1960级英专四年级精读课主讲教授 。 金隄先生于1977年被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外国语学院成立后, 金先生于八十年代初被聘为天津外院一级教授,并於同期应邀到英国 Oxford University讲学。八十年代中期应邀到美国讲学。 曾在美国Nortre Dame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和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的语言和翻译中心任高级研究员和兼职教授。 1997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金隄先生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彩虹奖荣誉奖。2005年爱尔兰翻译协会授予金隄教授荣誉会员称号。 金先生於2006年落叶归根回到中国天津定居,安家在天津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附近。 同时在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外国语学院等院校轮流讲学, 并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 改革开放后出版多部翻译理论著作. 金先生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是翻译和出版了爱尔兰作家James Joyce 的Ulysses。 这是一部非常难读,难懂,更加难译的著作。 金先生的《尤利西斯》的出版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引起国内外翻译界的广泛注意,得到一致好评。 金先生於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七日因病不幸去世。金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翻译界的巨大损失。 金先生一生追求正义和真理,不畏强权,一身正气, 使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 金先生一生热爱他所从事的翻译和教学工作, 并取得丰硕成果。 金先生的为人处事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金隄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主要著作及译作: 《中国土地– 沈从文小说集》 (英译中);《女主人》 作家出版社,1956年(俄译中);《绿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俄译中) 《赵一曼》北京外文出版社,1960年 (中译英);《神秘的微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 (英译中); 白居易《白马集》伦敦Allen of Unwin, 1949年; 《尤利西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英译中);《On Translation》 《等效翻译探索》 ;Shamrock & Chopsticks ; Literary Translation – Quest for Artistic Integrity; 《乔伊斯传》 《文学翻译的道路》 (遗著,待出版) 金堤获得了以下奖励:
1986年获得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著作二等奖(《论翻译》)。
1988年获得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著作一等奖(《西方文学的一部奇书》)。
1994年1月获得台湾1993读书人最佳书奖(《尤利西斯》)。
1997年12月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终身成就奖)。
1998年获得新闻出版署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尤利西斯》)。
2001年被中国译协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2005年获得爱尔兰翻译家协会荣誉会员称号。
|
||||
崔永禄追思金先生摘录: “金先生一生坎坷,但他积极向上,不向命运低头,最终在翻译研究方面做出的成绩,可谓翻译界的丰碑。人生苦短,但如金先生这样,也算是没有白来这个世界一趟,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唱响了生命的赞歌。有师如斯,学生更当奋力。愿我们以金先生的榜样共勉。” 老高:收到你所有的信息,由于忙没能及时回信请原谅。 我记得这张照片好像是在北京《国际乔伊斯研讨会》全体参会人员的合影,后排还有孙一兵,可能她记得更清楚呢。金教授做的主要发言。我们不过是充数的而已。金先生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很大,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多的就是他的讲课。我至今还记得他给我们上的泛读:Upsurge of China 里面丰富实用的内容。据我的记忆那时他很少关注教学以外的事,也不与学生打得火热,但我认为金先生是我们所接触过的最好的老师。 恕不多写,顺祝秋安!-- 朱柏桐 10/7/2013 |
|
|||||||||||||||||||||
---|---|---|---|---|---|---|---|---|---|---|---|---|---|---|---|---|---|---|---|---|---|
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 was an Irish expatriate novelist and poet of the 20th century.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landmark novel Ulysses (1922) and its controversial successor Finnegans Wake (1939), as well as the short story collection Dubliners (1914) and the semi-autobiographical novel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16). Although he spent most of his adult life outside Ireland, Joyce's psychological and fictional universe is firmly rooted in his native Dublin, the city which provides the settings and much of the subject matter for all his fiction. In particular, his tempestuous early relationship with the Irish Roman Catholic Church is reflected through a similar inner conflict in his recurrent alter ego Stephen Dedalus. As the result of his minute attentiveness to a personal locale and his self-imposed exile and influence throughout Europe, notably in Paris, Joyce became paradoxically one of the most cosmopolitan yet one of the most regionally focused of all the English language writers of his time. |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2.0 License )
Joyce as depicted on the Irish £10 banknote, issued 1993–2002.
(Us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entral Bank of Ireland.) |
南开校友及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