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德国舆论认为,总理默克尔此次非洲之行是为了缓解中国在非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给德国所带来的压力。对于许多非洲国家来说,中国已经是老朋友,而德国在此还需要迎头赶上。
当肯尼亚总理奥廷加(Raila Odinga)被问及中国在当地的投资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时,他不得不先笑一阵子。随后他说道,自从肯尼亚脱离殖民统治以来,中国在所有有缺陷的领域都进行了投资,而这些领域正是西方国家无意问津的。
他的国家欢迎所有形式的投资,不管它们从何处来。奥廷加在此特别强调:“我们不是某国的殖民地,哪个国家的都不是”。坐在他旁边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高兴的频频点头,并对肯尼亚政府的开诚布公表示赞赏。
确切的说,默克尔此次对非洲的访问也是一种抑制中国在非洲的影响不断扩大的尝试。因为无论是肯尼亚、安哥拉还是尼日利亚,她在所到之处都能感觉到中国的存在。尽管德国和中国这两个出口大国在世界其他市场上的竞争中齐头并进,但中国在非洲已经把德国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中国企业正在非洲获取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合同。中国和非洲更是于2006年就启动了常年举行的峰会。中国与非洲大陆的贸易额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默克尔此次访问非洲期间特别强调在经济上的合作,这也与德国工业界的担心有关。它们担心德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无法获取足够的原材料资源。因为除了中国以外,印度、巴西和土耳其也早就活跃于非洲大陆。
德国在非洲学习中国的“经济先行”
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也同意在与非洲接触的过程中奉行经济先行的政策。他认为,如果德国不想失去现在富裕的生活状况,它就必须在世界上及时地与新兴力量结交友谊。因为“世界已经不再是二战后的局面,而正在孕育产生新的全球结构,其中包括新的中心力量。
我们不仅仅要经营现有的伙伴关系,也要在世界上寻求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而在此我们绝对应该通过经济合作的手段。因为我们通过自己的历史也已经体会到,贸易往来能够促进社会变革,使其朝着更自由的方向发展。”
德国工商大会(DIHK)主席在德国媒体上强调指出,德国经济界希望默克尔总理能够致力于保障德国企业可以继续自由进入非洲的原材料市场。他特别提出,对资源异常饥渴的中国一个接一个的与非洲国家签署合同,将当地的资源输送至本国工业。
由于世界原材料市场上的紧缺状况越来越严重,德国政府现在也开始支持执行所谓的“原材料伙伴国”计划。
中国的优势在安哥拉尤其明显,这也是默克尔本次非洲之行的第二站。这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非常牢固。安哥拉在向中国出售石油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数十亿的贷款。而这些贷款最终又会回到在基础设施项目招标中中标的中国企业。
德国-安哥拉经济协会的切什(Rainer Dz?sch)向路透社表示,“钱是中国实力的体现”。光是今年一到五月期间,安哥拉就已经卖掉了价值103亿美元的石油,而德国与安哥拉在今年最初四个月期间的贸易总额仅为3亿欧元。
中国无可比拟的优势
德国基民盟议员团的非洲问题专家菲舍尔(Hartwig Fischer)也已经发现,“几年来,安哥拉也有意向摆脱中国的‘怀抱’。因为在这里的中国公司大多是用本国带来的员工。”
与此同时,德国工业界的代表也指出,中国在参加项目的公开招标时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还经常能从诸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手中获取条件极其优惠的贷款,并以此在招标中获得优势。
中国手中掌握着超过3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这足以使其能够发放无息贷款,并借此在非洲获取项目的建设权,维持影响力。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承认,来自亚洲的竞争者在公共项目的招标过程中还经常拥有欧洲同行所不具备的另一个优势,这就是决策的速度。
欧洲的竞标公司必须要经历复杂的招标审查,并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条款。肯尼亚总理曾亲自告诉默克尔,在选择中标企业的过程中,决策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正因为德国既不能通过巨额资金也不能通过巨大的市场来与中国抗衡,所以默克尔在此做的是另一种尝试。在周三举行的德安经济会议上,她强调“德国是一个公平的伙伴。我们当然希望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但是我们也希望当地国家的人民能够取得成就”。
其中的具体内容包括,德国企业愿意做长远的投资,并转让专业技术。一些德国公司强调,它们与中国企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注重培训本地员工,也就是说愿意将它们专业知识的一部分留在当地。
这一点看来对非洲来说越来越重要,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Eduardo dos Santos)于默克尔到访期间明确强调,他的政府未来希望在专业人员培训方面获得帮助。
同时,德国企业也非常具有务实精神。这使得它一样能从中国在非洲的高速发展中获利。就像有一句名言中所说到的:“如果你无法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吧。”比如在安哥拉,德国工程监理公司GAUFF就拿到了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项目的监管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