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cheng
700
60
首? 健康 大千世界 校友
?生

旅游?影

?于本网

帮助屠呦呦被国际承认的美国华裔科学家

《文学城网》 10/6/2015

4
Xinzhuan Su博士

四年前,拥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的拉斯卡奖于2011年9月13日决定将拉斯卡临床奖授予屠呦呦。当时消息传来,我们就知道它是在为屠呦呦未来获诺贝尔奖铺路。瑞典人不仅喜欢授奖给美国人也十分器重由美国一流学者组成的拉斯卡委员会,所以拉斯卡奖是最可靠的诺贝尔奖预言者,今天拉斯卡基金会也在首页报道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在这里应该说得很清楚,是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最先在世界范 围内欣赏并嘉奖了屠呦呦的杰出贡献,中国连个院士都不给她当。

但是美国拉斯卡奖的Jury(评委)们不懂中文,这次诺贝尔委员会引用她的原始文章也是中文的,七十年代不知道那文章是否有英文摘要,那么他们是如何读得懂中文的关于青蒿素的发现呢?这里面必然有海外华裔科学家的参与和帮助, 向世界范围内推介屠呦呦的成就。这位科学家就是在NIH专门从事疟疾研究的华裔科学家Xinzhuan  Su,他在乔治亚大学得博士,2001年就是NIH内从事疟疾的研究员,2006年升为资深研究员,并且现在担任NIH疟疾基因组研究部门的主任。

这 篇他和另一位从事疟疾研究的NIH科学家Louis  Miller关于屠呦呦工作的Cell综述文章的发表时间是2011年9月16日,几乎与拉斯卡奖的公布时间重叠,并且文中已经表示他们的文章是为拉斯卡奖授予屠呦呦而专门写的。Cell杂志社当年也极力配合,曾经还特意刋出了由厦门大学同行翻译此文的中文版。所以我们可以比较肯定的说,这些材料在某种程 度上说服了只懂英文的拉斯卡评委们,这应该是美国华裔科学家帮助中国的实例。

--------------------------------------------------------------------

2
苏新专博士

获诺贝尔奖,被中国人期待和纠结了很多年。今年它来得很突然,事前没有一点关于屠呦呦的报道。但是屠呦呦却给大家带来如此大的惊喜,真是出乎意料。然而,中国人这次能获诺贝尔奖是和海外的华人帮助分不开的。而这位海外华人就是美国华裔科学家苏新专。

综合媒体报道,能获诺贝尔奖,首先要被提名。在国内青蒿素的发现被归为集体成就,那么外国人怎么知道屠呦呦而且还提名她呢?其实是多亏了这位华裔科学家 Xinzhuan Su (苏新专)。没有他的帮助屠呦呦即便再有成就,也不为国际所知。

  美国华裔科学家苏新专的推荐

  苏新专是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过敏和传染病国家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专门从事疟疾研究的科学家。他在乔治亚大学得博士,2001年就是NIH内从事疟疾的研究员,2006年升为资深研究员,并且现在担任 NIH疟疾基因组研究部门的主任。

  他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米勒(Louis Miller)的手下工作。后者每年都从诺贝尔奖评委会收到推荐表格。但推谁呢?作为懂中文而且是传染病专家的苏新专对华人的推荐,让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奖,他功不可没。 米勒曾关注青蒿素的发现者。 2007年他们到上海去开一个疟疾与传染媒介会议是曾在会上问青蒿素到底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在场的人都不知道,后来米勒一直关注这个问题。有一天,苏新专和米勒在吃中午饭时聊天,就说这个事件确实很重要,应该去提个什么奖。苏新专对他提议说,可以考虑提一下诺贝尔奖。

  他们还推荐了屠呦呦获拉斯克奖。拉斯克奖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的说法,2011年屠呦呦获奖后,曾引起国内轰动。但是美国拉斯克的评委们不懂中文,这次诺贝尔委员会引用她的原始文章也是中文的,七十年代不知道那文章是否有英文摘要,那么他们是如何读得懂中文的关于青蒿素的发现呢?这都要归功于苏新专。最让屠呦呦广为人知和获得国际承认的是,是米勒和苏新专为配合拉斯克奖写的一篇文章《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这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细胞》杂志上。《细胞》杂志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拉斯克奖是生物学界里很重要的奖项,这两者联合对于屠呦呦获诺奖作用非凡。

苏新专向米勒推荐提名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米勒后来就是从2010年起每年推荐屠呦呦获诺奖的人。经过5年她终于获得了获诺贝尔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获诺贝尔奖。

  推荐屠呦呦的五大原因

  屠呦呦获奖,在国内存在一定争议。苏新专说,他也是2011年去北京后,才听说屠呦呦跟一些人闹了很大意见,屠呦呦也对他证实了确有矛盾存在。“所以任何人跟她要(证明发明人的)资料,她也不给。她为什么给我们,可能是觉得我们没有利益关系”。

  在《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文章中,米勒和苏新专写道:“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中药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苏新专解释,他们认为屠呦呦名至实归,有5大原因:

  第一,“523计划”始于1967年,当时屠呦呦并没有参与进来,但从1971年在广东开会的会议记录可以看出,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屠呦呦后 来加入进来,并于1972年南京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到青蒿素可有效杀疟原虫。“东晋人葛洪的著作早就提到青蒿的抗疟作用,但带到项目里面来,是她(屠呦呦),是她把青蒿带到项目里面来”。

  第二,在1972年的会议上,屠呦呦也报告,当时青蒿提取物效果不稳定,而葛洪著作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要用冷水 泡,她就想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所以便由用沸点78摄氏度的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35摄氏度的乙醚提取。所以,提取温度也是 她第一个解决。

  第三,1972年8月,屠呦呦带领一个团队到海南做临床试验,包括她和几个同事首先在自己身上试药,证明了没有太大毒性。她们总共做了30例,基本都有效。所以她是第一个做临床试验的人。

  第四,国内有个争论,就是中药所的提取成分没有其他机构好,确实是这样,但其他机构的提取方法是根据屠呦呦提供的材料改进的。无可否认,屠呦呦参与了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第五,她是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发明人。青蒿素是脂溶性药物,水溶性不好。水溶性不好,药性就不好。而提高水溶性,服用后就比较容易吸收。双氢青蒿素吸收性能就比较好。

  苏新专说:“这些证据我都有严实的523的材料作证,都是原始资料。”

  还有其他一些佐证,比如,得奖时,屠呦呦的单位排名总在最前面,卫生部把青蒿素发明的证书给她们所。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到北京开一个会,在会上 用英语作相关报告的是屠哟哟,“这个也可以说明她的贡献与她当时的地位,为什么不选个别人呢?(记者问:英语好?)英语比她好的人有的是。”

  如果选一个人做代表,那就是她

  但苏新专也强调,不能否认其他人的贡献,这个项目“不是只有她做出了贡献,确实是一个团队的贡献”。参与的人有500多人,有三四十单位,跨度十几年,“所以绝对不是她一个人的贡献”。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提名一个集体的贡献。没有选择。提名一个集体项目,那当然是最完美的。但诺贝尔科学奖只给个人。我们也考虑过有没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确实想不出有那么突出的,虽然其他一些人都有一些贡献,比如罗泽渊、李国桥、周维善,”他说。

  在采访的最后,苏新专说:“不容否认,这个项目有很多人的贡献。如果有可能推荐集体奖,那(我们)肯定是这样做。如果选一个人做代表,那就是她。我们跟谁都不认识。我们要尊重事实。”

3

Biography:

Dr. Su received his Ph.D. in parasit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in 1990. He joined NIAID's Laboratory of Parasitic Diseases in 1992 and became an investigator in the Laboratory of Malaria and Vector Research in 2001 and a senior investigator in 2006.

3

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classicdivider

tiantanshanghai

南开外文系英语专业1965届纪念网及各系各届校友/各界朋友信息交流网站

newyearwish


| Contact 联系 | Last Revised 10/11/2015 |
©2008-2015 OURENGLISH, NONPROFIT WEBSITE | POWERED BY BLUEHOST.COM